top of page
大同游学团DM.jpg

平城榮光 | 融合之路     

九大古都之一的山西省大同市,在公元398年成為北魏王朝的都城,源自蒙古高原的拓跋鮮卑人將此處變成了漢胡民族融合與絲路貿易、佛教文化的中心。北魏平城輝煌近百年,北方各民族在此由混亂沖突走向融合;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平城也是東西方物質與文化的交匯處,為盛唐奠定了深厚基礎。平城大同是一座藝術寶庫。以北朝藝術珍品著稱的大同市博物館,正在舉行《融合之路 - 拓跋鮮 卑遷徒與發展歷程》特展,匯集來自11家博物館共378件藏品,規模空前,展出多件近年出土的罕見 北朝藝術珍品。大同北朝藝術博物館則是全國唯一一家以北朝文物為專題的博物館,藏品包括石雕 、陶瓷、琉璃、金銅等不同材質,全方位展現北朝這一特定時期的歷史、宗教、人文藝術。當然還有國 家級北魏皇家開鑿的佛教藝術寶庫 - 雲岡石窟,是佛教興起,並得到空前發展時期的代表性古跡。大 同市博物館、北朝藝術博物館與雲岡石窟在大同形成了一個異彩紛陳的北朝藝術圈。         

 

借此展出良機,正觀賞於7月13日 至 7月15日 舉行 《平城榮光 | 融合之路:古都大同北朝藝術三日 遊》,在這個為期三日的小規模、高質量的遊學活動中, 我們精心安排了館藏珍品文物鑒賞,專家導覽 以及專題講座共三個板塊,並在探索解密北朝文化藝術之餘,暢遊邊塞古都大同的美食與城市風情。

 遊牧的鮮卑人入住中原,草原文明與農耕文明的碰撞,促使多元文化藝術的融合,在充裕的絲路商貿 財富支持下,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創造力,形成了北朝藝術的鮮明特色。 三天的大同北朝藝術之旅,我們發現了到處可見的各種西域藝術元素,出現在大量的墓葬與石窟作品 上。帶翼的天馬來自薩珊波斯;卷草忍冬里的樂伎可遠溯自希臘化的巴特利亞;瘦骨嶙峋的婆羅門毫無 疑問來自印度;圓臉的泥塑菩薩頭像與克孜爾石窟的關係不同尋常;大卷的莨苕頁則是羅馬柱頭上的 標配,連雲岡石窟里巨大的菩薩所佩戴的對獸頭項圈,都能嗅到兩河流域的余韻。這些毫無違和的新奇創造,呈現了一個浪漫、瑰麗、奇異而旺盛的時代精神,游弋在宛如佛國的雲岡石窟里,每一寸絢爛的空間都迸發著強悍而質樸的生命力。 這種精妙的藝術融合與再創造,乃是基於一個內在強大的自信與外在宏達的世界觀。從黑暗的十六國走向大融合,平城北魏為即將到來的大唐盛世打開了新世界之門。

bottom of page